10月8日我在IG限動上分享了一個 讓人怵目驚心的數據,說環境中的 微塑膠 進入一般人體內的量大約是每星期 一張信用卡,數據來自2021年ㄧ篇很有名的研究報告 (Ref. 1)。 最近我為了準備播客第24集閱讀了很多關於微塑膠的文獻, 兩天前 (10/23) 發現有一篇2022年11月的研究報告 (Ref. 2) 指出2021年那一篇的數據是錯誤的。造成錯誤的原因是使用的量測工具和計算方法有誤,造成了與實際數據相差一百萬倍的錯誤。
- 微塑膠 這個 環保 議題已經被人類關注了幾十年,但被當成 公共衛生 (影響大眾健康) 的議題被科學家們廣泛和深入的研究卻不到10年。 很多量化的數據還不是很準確,大部分的研究只是用動物做實驗,而且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所有健康風險都只是 相關性 (correlation) 而不是 因果性 (causation)。
- 這並不表示微塑膠對健康的風險被誇大了。科學界的共識是這個問題很嚴重,而且比過去幾年的認知還要嚴重,雖然在針對某些議題的數據的量化上還無法抓得很準確。
- 這也不表示大家有必要開始恐慌。偶爾喝 一次瓶裝水或吃一個罐頭食品,不會讓你立即生病。 而且人體 (尤其肝臟) 有很好的排毒能力,可以排掉很多微塑膠。
- 問題是:某些種類的微塑膠很難排除 (例如 PFAS, Forever Plastics)、某些人 (孕婦和胎盤裡的嬰兒) 特別容易受微塑膠傷害。
- 資訊嚴選 真的不容易,關鍵能力之一是你的自主判斷力。不是 不要聽專家的話,而是 不能只聽一個專家的話,包括防彈大叔分享的。
- 抗老化大師 Peter Attia 最近說過一句話:” 在醫學研究領域裡發表過的研究報告, 70~90%不是錯誤就是可以被忽略 Seventy to ninety percent of medical science studies published are either incorrect or irrelevant.” 所以,不要太快下結論,要保持開放的心胸,隨時準備承認自己的觀點是錯的。
這也是為什麼製作防彈大叔抗老化播客第24集「微塑膠的健康風險認知和管理」會花我這麼多時間 – 過去幾週我發現自己越潦越深…
但故事的主軸已經成型,內容越來越經得起考驗,我也越來越喜歡。
感謝大家的耐心等待。
Ref. 1: Lifetime Accumulation of Microplastic in Children and Adults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1-03-16
Ref. 2: Ingested microplastics: Do humans eat one credit card per week?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Letters”, 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