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播客第2集 Aim High with Coach Denys – Episode #2

內容大綱

1. 從人類學 anthropology 進化論的觀點來探討

2. 從病理學 pathology 觀點來分析 (分成兩部分:傳統西醫和功能醫學)

3. 從科學理論 medical science 來 了解(涉獵到分子生物學 molecular biology 的一些概念)

4. 把人體生理當作一套資訊系統網路來展望抗老化醫學的未來

5. 綜合以上不同的視角(perspectives),歸納心得,建立對抗老化醫學的正確理念態度

請點擊置頂照片 觀看YouTube影片☝️☝️☝️

追蹤 防彈大叔 Coach Denys 

👉 YouTube 影片播客頻道

👉 部落格

👉 臉書粉絲專頁

👉 IG 帳號: coach.denys

 

文字稿 Transcript

現在讓我開始…

人類學 在講人在地球上的演化, 包括 文化、科學、社會結構的變遷。人類學裡面有一個分支之叫 生物人類學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主要在研究幾百萬年來人類「體質」的演變。

人類和所有的脯乳類動物一樣,來到地球上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傳宗接代,讓這個物種不要滅絕 (這其實不是我們人類的選擇,而是造物者的設計)。人類的整個生理結構,一旦過了生育和撫養幼兒的階段 (大約是20-35歲),生理上的老化就開始了。 所以過了35歲,如果你在生理上沒有特別照顧自己,在心理上也沒有其他宏大的目標和使命感,你就會走上老天爺幫你的身體設計好的那條路 – 盡快離開這個世界,把地球上有限的資源留給下一代。

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求甚解地接受老化,那你老化的過程就會更快展開,也會走得更加顛頗。但對老天爺這樣的設計, 其實你可以不必趕著對號入座,也不一定得照單全收。 如果你想延緩和優化老化的過程,就必須進一步了解決定身體老化過程的很多因素和現象,以及 這些 現象和因素之間的因果關係或關聯性。 

也就是,我們應該從病理學的觀點來探討一下人為什麼會老化。病理學英文是 pathlogy,簡單說就是研究疾病的成因、特徵、和治療的方法。

在上一集的 podcast 我給「老化」下了這樣的定義:

  • 老化就是身體慢慢走向某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的過程
  • 「慢性疾病的成因」就是老化因子

所以其實我們已經鋪好了路,讓我們繼續用病理學的觀點來探究「老化」,來討論「慢性病形成時的現象和可能的成因」。

傳統的西醫病理學對疾病的分類和研究,是根據人體的器官。所以有所謂的 腸胃科、耳鼻喉科、心臟科、肝膽科、泌尿科 (腎臟/膀胱)、腦科 (神經科),等等。

功能醫學卻用 不同的角度來研究疾病,把人的生理分成幾個主要的「功能系統」: 例如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性荷爾蒙系統、 壓力系統、 神經系統, 等等。每一個系統的運作牽涉到多個器官 而且各個功能系統之間往往互相牽動。

要回答「人體為什麼會老化」這個問題,不能只說「因為開始生病了啊」, 因為那有說跟沒說一樣。也不能只說「因為某個器官生病了」。 為什麼?因為,舉例:胃食道逆流不只是因為胃出了問題,心臟病不只是因為心臟出問題,脂肪肝的成因也不能只在肝細胞和肝功能裡面找。

會罹患某種慢性病,也就是會開始老化,往往不只是某個「器官」出問題了,而是一個 (更可能是好幾個)「功能系統」失調了

如果把我們對「慢性疾病成因」的探究比喻成福爾摩斯偵探在辦案,到目前為止我們對犯罪現場的證據採集只有兩個層面: 最上層的 器官 和 第二層的 功能系統,還是非常宏觀的,往下深究還有更多層面和維度, 複雜度已經來到 細胞分子層面,隸屬生化,biochemistry。做醫學研究的醫學博士鑽研的是生物化學, 醫師和病人討論病情及治療方式 (包括我們這些素人這裡討論養生抗老化) 只需要在「功能系統」的層面 就夠了。

只是,在有些情況下,為了證明 功能系統曾面的一些理論和手法,我們必須引用科學家的一些研究報告,那些報告多少會涉及分子層面的生化理論。

我們這裡就要往分子層面聊下去,會有點難懂,你不必融會貫通,但這些 名詞和 最表層的基本觀念如果記住,對以後的學習會有幫助。 讓我們進入第三個內容大綱,用科學簡單地介紹老化理論」- Theory of Aging, 大概需要 8 分鐘

從近幾十年來醫學上的發現來看, 造成老化的原因已經被整理出來,自成一個領域,就是「老化理論」- Theory of Aging.

根據 當今抗老化醫學領域裡最具權威性的頂尖學者之一,哈佛醫學院「基因學教授」 兼 「老化生物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大衛.辛克雷 博士,的說法:

“老化和老化帶來的各種疾病都是下面這九個所謂的「老化指標」(hallmarks of aging) 造成的“:

  1. 人體基因學裡很基本也很重要的兩個名詞是:「基因 DNA or gene」和「基因組成結構 genome」。「基因受損」會造成「基因組成結構」 不穩定, 一些老化病變就會發生。 所以第一個老化指標就是「基因受損」。

2. 基因的主要載體「染色體」的末端有一個很重要的保護結構叫做「端粒」(英文是Telomere) ,端粒受損,各種老化的現象就會開始發生。「端粒受損」是第二個老化指標。

    

3. 再介紹一個基因學裡很重要的一個觀念叫做「基因表觀 (基因表達)」(gene expression or epi-genetics)…

這裡容我暫停,複習一下, 上面講第一個老化指標時我們介紹過的「基因 gene」和「基因組成結構 genome」,現在我們介紹的是「基因表觀 epigenetics」和「表觀基因組成結構 epi-genome」;這兩組名詞之間主要的差別就在英文字首 epi, epi 的意思是就是「環境」、「表觀」、或「表達」。「基因」和「表觀基因」的差別在於前者是靜態的,明確定義好的,後者是動態的,會因為環境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結果。 這裡的「環境」指的就是你「身體所處於的狀態」,包括吃了什麼食物、 空氣品質、運動量、睡眠、甚至心情等等。

我用拍電影來比喻: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基因就像一齣電影的「劇本」,是「編劇」先寫好的, 但 拍攝過程中透過不同的導演和演員呈現出來的「電影」可能很不一樣。(神鵰俠侶就有很多個版本,你最喜歡 哪一個版本裡的楊過和小龍女??) 如果把「基因」比喻成一齣電影的「劇本」,那電影拍攝過程中「導演的手法」、「演員的詮釋」、 甚至場景的佈置,就是「基因表達」。 而最後殺青的影片就是「表觀基因組成結構」(epigenome), 簡稱「表觀基因組」。

用醫學上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有一種基因叫做APOE, 會以三種型態存在,生來是APOE4的人, 年紀大時罹患阿茲海默症病患的風險最高,APOE3 風險一般,APOE2 風險最低。 但這並不表示所有生來具備APOE4基因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都一樣高,很多後天環境因素會改變這個風險,睡眠品質就是其中之一。

這也是為什麼基因完全相同的雙胞胎,多年長大後,生理狀態往往不會完全一樣。

所以,「表觀基因組」epigenome 其實比「基因組」genome 更重要!

「表觀基因組」 的主要功能包括:

A. 記錄「基因」和「內部組織蛋白」(histone) 的一系列化學變化

B. 參與基因表達、細胞個體發展、細胞組織分化

C. 抑制所謂的「基因跳躍轉換」

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生理過程。所以,「表觀基因組被破壞」,ㄧ定會造成老化, 所以是第三個老化指標。

4. 人體生理學,在分子結構的層面來看,「蛋白質結構的維護」是很重要的一個功能, 這個維護工作的學術名詞是「蛋白質穩態」, 英文叫做 proteostasis.  

「蛋白質穩態功能退化」 是造成老化的另一個原因,是 第四個老化指標。

以後談抗老化的方法時,我們就會提到:年紀越大,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越重要,這裡算是先來個伏筆囉~

5.「新陳代謝過程的改變和退化 (也就是不健康的新陳代謝)」 會導致「不同營養成分之間互相感應的機制失調」, 那是第五個老化指標。

(記不記得在上一段講「為什麼會老化」的影片裡,我有提到各種老化因子(也就是 慢性病因子)都跟「新陳代謝健康」有關? 這裡就連起來了)

6. 第六個造成老化的原因是「線粒體功能退化 」。 什麼是線粒體? 這是人體內最重要的一個組織,以後我們會常常討論到,現在請先記住這個名詞,最好英文也記下來,Mitochondrial, 要熟悉到可以琅琅上口。 簡單說,我們人體在細胞分子層面有無數的線粒體,每一個都是小小的能量發電廠,你活著的所有生理現象,包括跑步、消化、 所有新陳代謝、腦神經細胞訊息的傳遞等等等等,都要靠線粒體提供能量。你的線粒體如果停止運作,你的生命會立即完全停擺。「線粒體 Mitochondrial 功能退化」是老化的第六個指標。

7. 人活著,生理在運作,就會產生一些衰老的細胞,如果 沒有有效清理,累積了太多的衰老細胞,會導致其他細胞分子的發炎 (Cell Inflammation), 這是第七個老化指標。

8. 第八個 老化指標是「幹細胞耗盡」 。 身體的各種器官, 例如心臟、肝、 大腸小腸、皮膚、頭髮等等,細胞的增長只能跟原來一樣的,也就是心臟細胞只能增長 新的心臟細胞,不會突然長出…例如頭髮的細胞,要不然你就會 變成怪物。幹細胞 (stem cells) 則不一樣,它是原始且仍未特殊化的細胞,它具有再生與分化的能力,可以增殖成為原來相同的細胞,也可以分化成為其他功能的細胞。幹細胞在人體內雖然數量有限,因為具有以上這些特性,可用來修補受損的組織或器官, 所以對於人的各種器官和細胞功能的恢復很重要,一旦耗盡,生理上的各種病變就很難復原。 

9. 人體這麼多細胞之間每一瞬間都在交換訊息,細胞間的訊息傳遞如果常出問題,會導致細胞分子間的協同運作出問題,甚至開始吵架、打架, 這個現象就是所謂的「體內發炎」 (inflammation)。「細胞間的訊息傳遞常出問題」 是第九個老化指標。

以上就是所謂「老化的九大指標」, 大家只要先對這些重要的名詞有基本的理解和印象就可以, 以後分享各種抗老化方法時,會再複習到。

綜觀這九大指標, 就可以歸納出來,老化都是因為「人體生理運作賴以協調的資訊有遺失或錯亂」。 也就是Dr. David Sinclair 書裡說的ㄧ句話:

“Aging, quite simply, is a loss of information.”

40歲以上的朋友應該都還記得放CD聽音樂的年代, 沒用過CD的年輕朋友們應該聽說過。一片音樂CD如果表面受損,光碟機讀取光碟上儲存的數位資訊就會有錯誤,放出來的音樂就會有雜音或亂跳。 人體的老化跟這個現象本質上很類似。

人體生理的運作類似音樂CD,都是由「訊息的傳遞」在控制,但卻體更像是一台電腦,是一個複雜的資訊系統。

但人體跟電腦這兩種資訊系統還有兩個很大的差別:

  1. 電腦的數位資訊系統是二元的,用 0 和 1代表,人體的資訊系統是四元的,由記錄DNA序列的四個字母A, T, C, G來代表。 這之間複雜度的差別不是4/2=2兩倍,而是 (N的二次方)和(N的四次方)之間的差別, 也就是「等比級數」的差別! 所以人體這個資訊系統是比當今最先進、最複雜的人工智慧超級電腦系統還要複雜千萬倍的!
  2. 控制電腦的資訊是數位的(digital),控制人體運作的資訊卻包含了數位和類比(analogue)兩種。 人體的「類比資訊系統」就是前面我們提到的比基因組更重要的「表觀基因組」(epigenome vs. epigenome)。 

如果把人體的四元資訊系統 (基因系統 )比喻成電腦裡無數的積體電路(也就是硬體和數位系統), 人體的表觀基因組這個類比資訊系統就像是電腦的作業系統以及數以萬計的各種豐富應用軟體 (Apps),才是最後呈現在外面,讓每個人都不一樣的生理機制。

我們從「九大老化指標」講到「人體像是一套超級複雜的資訊系統」,主要是要給大家幾個在抗老化上醫學上很重要的觀念, 會影響你的態度和成功機率:

  1. 面對疾病,我們追求的成果可以有幾個不同的層次: 壓抑病情 (治標不治本)、根治疾病、延緩發病、不讓疾病發生。最後兩個是就是預防醫學的目標。 回顧稍早我們在病理學上探討的幾個層次,「以器官為治療標的的醫療手法」 比 「治標不治本的對下藥」好;「功能醫學的功能系統模式」 又比「器官導向療法」有效。但可長可久的「預防醫學理論和手法」卻必須建立在最底層的「分子生物學」上。 大家別緊張,這並不表示以後我們的分享需要講到「分子生物學」,我們的分享會是分子生物學的「應用層面」。 什麼意思?這裡我提早透漏一下以後我們探討抗老化方法時會談到的:就是為什麼每次包含數十種生化指標的「驗血報告」(blood panel) 在抗老化醫學中很重要。(生酮老手們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
  1. 基因只決定了你的健康和壽命的一半,甚至不到一半;更重要的是表觀基因組基因是先天的, 你無法改變,但表觀基因組是後天的,由你的飲食、生活型態、和環境來決定。
  1. 人體生理系統比當今全世界最新進的電腦複雜不只千萬倍。人體不僅是一個複雜的系統, 更是由無數個複雜的系統串連起來的「多維度系統網路」(network of systems), 所以在所有健康問題的診斷和掌控上,都會面臨「多面向因素」的特性和挑戰 (英文是multifactorial); 成因都不只一個,改善方法也不只一種,往往必須多管齊下。傳統西醫裡所謂的「對症下藥,藥到病除」,在功能醫學和抗老化的領域裡不是做不到,而是不適用
  1. 我們上面用資訊系統當比喻來討論抗老化這個議題,在 Dr. David Sinclair 2018年的暢銷書 Lifespan 裡有更深入的闡述。 他這本書要傳遞的一個主要訊息就是:Aging is a disease. It is treatable. 簡單地說,所有的老化問題都像是一台老舊電腦的資訊系統出了各種問題。因為基本上都是資訊系統, 理論上都可以被修復(debug),只是要花多少年的問題。 ”Aging is a disease hence treatable.“ 是一個很重要的理念,也是一個很關鍵的態度。 那是好消息,但壞消息是人體系統的複雜度比當今最先進的人工智慧電腦都還要複雜千萬倍以上。 所以大家除了有信心以外,還要有耐心。

我以後會和大家分享的抗老化方法不會常涉及基因科學或太多的醫學知識,會是日常生活上飲食、運動、生活形態、壓力和環境的調整, 那些才是 我們可以掌控的 決定 基因表關 epigenetics 的因素。 但大家也不要低估「 調整日常生活習慣」的挑戰性。「獲取方法和資訊」是一回事, 「套用在日常生活上的應用」是另一回事,最關鍵的則是「實踐的心法」 。下一集,我們會開始分享抗老化方法,請大家拭目以待~

In Health,

Thank you 🙏

歡迎分享 Shar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歡迎留言 Leave your comment.
Denys

Denys